涉密资质和保密资质是中国保密管理体系中的两个专门术语,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定义、适用范围、级别设置、监管机构、认证流程和评分机制。下面由中宏建资小编给大家讲解下。
一、双方的定义是怎样的
涉密资质,正式名称为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主要面向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整合业务,这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开发、安全监控、数据维护和系统运行维护等活动。
保密资质,正式名称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认证,主要针对那些参与涉密武器装备科研和生产任务的企业或机构。
二、两者在等级和使用范围:
涉密资质分为甲级和乙级,甲级资质允许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处理包括绝密、机密和秘密级别的系统集成业务,而乙级资质的业务范围限制在企业注册地的省级行政区域内。
保密资质则分为一级和二级,一级资质允许企业承担包括绝密、机密和秘密级别的科研生产任务,二级资质的承担范围为机密和秘密级别。
三、两者在监管机构方面的区别
涉密资质主要由国家保密局负责管理。
保密资质则由国家保密局联合国防科工局和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共同管理。
四、两者在认证流程上的区别
涉密资质的认证流程包括申请受理、书面审查、现场审查、专家评审和资质授予等环节。
保密资质的认证流程则包括资格认定、审核、申请受理、现场审查和最终审批等步骤。
五、两者在审核上的评分标准差距有多大
涉密资质与保密资质在现成审查评分有很大区别,一是涉密资质的现场审查总分为100分,则保密资质的现场审查总分为500分。而是前者资质需要企业达到80分及以上才算通过审查,后者是需要企业达到450分及以上才符合认证标准。
综合来看,涉密资质侧重于IT领域内涉及国家秘密信息的系统集成工作,而保密资质则侧重于评估和认证企业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的保密能力。企业在申请这些资质时,应根据自身的业务范围和需求,遵循相应的条件和程序进行申请。